到了七月,不仅粮草征不到,援军也日趋断绝。完颜手续向四面八方送出蜡丸裹着的密信,请求增援,大多一去便杳无音信。
可就在完颜守绪陷入绝望之时,从西边传来消息,三峰山大战后失去踪迹的武仙,就在南阳新密一带,聚兵十万,正在与蒙军对持,完颜守绪大喜,立下下诏,封武仙为参知政事、枢密副使、河南行省。尽快起兵赴汴京勤王。
三峰山兵败的时候,武仙等将领在杨沃衍的掩护下大溃逃,兵败如山倒,在两河叱咤风云多年的武仙这是也是惶惶不可终日,本来他打算逃往近在咫尺的钧州,寻求城墙的庇护,但被幕僚王思退劝住。
“蒙古人这是围师必阙之计,故意放开通往钧州之路,让咱们这些溃兵逃往钧州,可必定还有后手,钧州被围也是须臾之间的事,恒山公千万不可去钧州!”
本来以武仙身经百战的经验这些伎俩怎么会看不出来,但兵败对他的打击太大,如今方寸大乱,听得王思退之言,才如梦初醒,“王先生有何良策,快快说来!”
王思退道:“南阳留山离此不远,之前咱们在留山修的寨堡可以一用,恒山公可在留山收拢溃兵,以图东山再起!”
“也只能如此了。”武仙咬牙道,“吩咐弟兄们去南阳留山!”
“不可!”王思退急切道,“人多了必然引起蒙鞑追击,小股人马才不引起注意。”
武仙看着远处不断四散溃逃的将士,哀叹一声,这些兵马都是这些年辛辛苦苦拉起来的精锐,转眼间就要放弃,他如何舍得,可他知道王思退说的是事实。此刻也只能自己顾自己了。
武仙率二百多亲兵离开金军主力向南阳方向奔逃,到达留山寨堡的时候,身边也只剩下四十多人了。
武仙用王思退的策略,在留山立下旗帜,开始收拢溃兵,蒙军也果然如王思退所预料的那般围困钧州,并斩杀了完颜合达,接着蒙军攻伐河南其他州城,目光根本不会聚焦到这毫不起眼的留山。
故此,武仙就不断收拢溃兵,招募青壮,不少其他失去主将的金国散兵游勇听说,也赶来投靠,武仙的麾下兵马不断增加,到了七月,已经号称大军十万,颇具声势。
完颜守绪向各地将领招兵至汴京勤王,武仙也招众将商议,可包括武振、王思退在内的一干武将幕僚都觉得如今虽然人马号称十万,但真正成建制的精锐不过万余人,剩下的多是乌合之众,不堪一战。
故此,每次武仙都对使者虚与委蛇,却总是按兵不动,到了七月末,完颜守绪封他为参知政事、枢密副使、河南行省,并诏与邓州行省完颜思烈来留山与他合兵,一同救援汴京。
武仙无奈,只好准备起兵前去汴京。可就在他准备停当之时,却传来消息,蒙军河北西路都元帅史天泽、先锋肖乃台率兵往南阳进发。
史天泽与肖乃台先在密东县遇上了前来与武仙合兵的完颜思烈部,双方在密东县激战半日,完颜思烈兵败身死。
武仙知道史天泽与肖乃台的实力,留山已经不是久留之地,便率兵往邓州方向退去。打算先攻下被宋人抢占的邓州,然后南下汉水入川,以躲避战乱。
邓州、申州、唐州是大宋京湖制置司新收复的三个州,属于京西兵马钤辖孟珙的防区,孟珙在此处修寨堡,开荒地、屯良田,干的有声有色。
武仙来犯的消息传到邓州城时,孟珙并不在城内,而是在城外考察屯田,其他地域的官员武将屯田只是指派属下去做,而孟珙却要亲力亲为。
“这一季种得比较晚,但还是丰收了。刚才下官已经出去看过了,都好得很。只要没有什么意外,就可以将此种占城稻稻种子推广到唐州、申州。”一个官员道。
占城稻早熟、高产、且不挑地。自二百多年前传入江南各地之后,逐渐成了南方水稻的主要品种之一,灾后、战后为了快速补种,往往用的也是占城稻。
“寨堡还得继续修!”孟珙道。“屯田没有寨堡,金虏或蒙鞑若是南下,岂不还是要遭殃。”
官员陪笑道:“钤辖放心,下官都安排好了,等田间都忙碌完,就招呼他们绕着这片田挖壕,筑墙,修堡。”
从实际来看,单独的堡寨根本不足以与大散关等雄关相提并论,但堡寨首先是屯田体系的一部分,又通过提供土地与保护来动员当地的劳动力,这无疑大大减轻了京湖制置司在唐、邓、申三州的后勤压力。若非如此,那补给只能源源不断从汉水南面的光化或襄阳送过来,一旦有战事,那便很容易断绝粮草供应。
与此同时,通过堡寨所构建的弹性防御体系相当适应邓州、申州、唐州的地形,能够以较少的兵力遏制甚至击败敌人。接下来孟珙便可一路将堡寨向西、向北步步为营,逐渐蚕食伏牛山以南的所有疆土。
奔跑的马蹄急急如雨,掀起了一道尘烟,马上的哨骑飞驰到近前,凌空勒马,一个鹞子翻身落在地上,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将紧急军情禀报出来。
几个官员都下了一跳,甚至还有人面色如土,孟珙却哈哈大笑:“武仙?大军十万?”
周围几个官员不知道强敌来临有什么好笑,一时间面面相觑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