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帘后架起绿绮琴, 指微挑, 奏起《上之回》。
讴者唱——
上之回,所中益,
夏将至,行将北,
以承甘泉宫。
寒暑德,游石关,
望诸国, 月氏臣,匈奴服。
令从百官疾驰驱,千秋万岁乐无极。
前方美人翩舞, 一派旖旎生光。
长女沈庄昭抬起头,此刻帘外最高处就坐着帝后三人。就在这其间, 她想, 那一定是个俊美的少年。因为即便置身金幔中, 也能望清这位一国之君的乌发星眸——
太子八年, 德才兼备。登基两年, 后宫仅有六人,且每一位都为臣女。
他一定并没有多真心待她们。
因为,这天下最能打破他这场僵局的人——摄政太后的侄女,就坐在他面前!
无人带给这位天子的好处能比过她!
她若进宫,将带来整个京城最贵的嫁妆!
以及——
太后的全然信任!
起初相处也许不会太顺利, 但她阿父母也是因两家结姻才走在一起。
她知道他们如何从以礼相待到相爱。
皇上无法厌恶她, 因为她笃定自己绝非一个清高善妒的女人。
她能容忍三千佳丽, 能以他为天神,老祖母教会了她如何母仪天下。
曲毕,熙妃果然得了太后与皇上的客气嘉赏。“只是……”那个温柔的男声传来,“朕已经听厌了仙翁神女,不知乐府可有为今年水灾而作的曲?”
乐府各个摇头。
只听语气一沉:“难道你们眼里只有宫廷富贵?”
熙妃嗔道:“陛下息怒,为何要在皇太后一年难得的千秋宴上唱悲歌?”
“莫为难他们了,他们也不敢擅作主张。”太后的声音也传来。
“朕养他们不是为了只听靡靡之乐,不闻不问宫外事,能作出什么好歌?”
“陛下息怒——”
满殿人跪了下去。
太后道:“皇上所言极是,哀家也听腻了这些旧乐,你们之中可有人作了新谱?”
座下根本未有人应。
就在这悄声中,忽然一个小宫女跑上前来,在女长御耳畔低语,女长御顿时转身笑道:“回禀太后,找到了一个。”
“谁?”
“此人也真是巧了,便是——太后的侄女,沈大小姐。”
“哦?庄儿,我怎未曾听你说过?”
帘中美人娓声起:“回禀太后,民女只是作了一歌,资质平平,恐怕不能入龙凤之耳。”
“陛下,不如今就破一次例,听听一个民女写了何歌?”
皇上默允。
“庄儿,你唱罢。”
“是,太后。”
帘里的雾影起身,身段举世无双,坐下来,双手放至琴上。
随之一个虽不及乐府歌伎优美,却充满了感情的声音响起。
唱——
武陵歌云:
天上云重云,地下坟重坟。
小儿陀重陀,帐中人重人。
愿为良民幸可得?
临水相望。
今夕谣者安然在?
野死不葬。
曲毕,高座上一个人起身,原是皇上道:“这是你自己作的?”
“回禀陛下。”她柔柔下拜,“是民女所作。”
满殿哗然。
她竟真的会作歌!
太后玛瑙长护甲在扶手上点了点,嗯,这歌不错,不过词是请的京城大诗人严寒山,曲是请的乐府王乐师,能不错吗?
“赏。”
沈庄昭知道自己成功了,忙谢恩:“民女谢过太后厚爱。”
“朕也要赏。张魏,你派人去看一下库,按重阳节对诗状元、美人晋封之类的规格赏。”
“陛下若要赏给沈民女美人之赏,何不喜上加喜,就封她为美人呢?”太后道。
皇上道:“好,不久天下大选,千秋节后,表妹还是留在长乐宫吧。不止她得赏,今日你们都有赏,来人——”
众人皆跪贺:“谢陛下隆恩。”
熙妃道:“恭喜陛下又得佳人。”
很快,太后侄女被封为美人的消息传遍了六宫——
无人不道这是一段千秋节的佳话。
就在这来势汹汹的夺宠中,那个听闻宠爱稀薄、本应当在此时更忧容的皇后萧氏,却在金幔背后,只是简单地勾起了唇角。
皇上他……
最近真是假扮得愈来愈真了。
“赏。”
幔里传来一个轻松的声音。
“取蛮朝进贡最好的红物。”
“奴婢不解。”
“你瞧她一身衣裳,不正以红为主?”
“可……沈家自比海底龙王,许看不上珠玉。”
“本宫愉悦,赏。”
“为何?”
仅仅是挑起眉来。
因为又多了一个寡妇。
终于不是她一人受苦了,可不愉悦?
“恭喜陛下。”
幔里传来的声音吸引了皇上回头。
只见那凤冠红衣美人起身,盈盈道:“妾久坐头乏,之后的武演许看不了,还请陛下谅解,妾先回宫了。”
“什么?皇后定要珍重身子。”皇上不禁忧愁地牵起她的手。
放开……
断袖。
唇角却依旧维持着淡笑。
最后抽出手来,以袖抚面:“陛下如此关心妾,妾……”
“皇后回去吧,朕倒不担心皇后的宫女照顾不好皇后,毕竟……”
那对眸子,写满了欲言又止。
然而二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。
太后并未察觉这里之事,只对座下道:“如此甚好,哀家想看武演了,你们回去罢,高德忠,传东狼军至长生宫来——”
“回禀太后,他们早就在殿外候着了。”
“好。你叫晁丞相等人过来。”
一个月以来的选妃惊险,就在皇上失去了陈老,与萧丞相失去了地方刺史的风波中结束了。
未过多久,太后携一众人来到正殿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